“新时代我国知识产权发展问题与对策”专题讲座如期举办
为加强学术交流,12月9日,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滕锐副教授应邀在学院2216会议室作了题为“新时代我国知识产权发展问题与对策”学术报告。法学系刘鹏副教授主持报告会,李玲玲副教授作为与谈人参会,部分法律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了报告。
主讲人: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滕锐副教授
报告从“知识产权及其观念,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外部挑战,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思考和建议”四方面展开讨论。报告指出,科技不等同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更是一种自然权利,是资源的衍生物,是一种国家治理手段,也是国际关系的核心指向。以法律之“规范目的”为标准,分析可以将知识产权分为三类:与保护“文化创作”有关的权利、与保护“技术创新”有关的权利以及与保障“正当交易秩序”有关的权利。报告启发学生们思考在知识产权案件中:权利人与他人和社会利益之间如何进行衡量?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成果来为人类谋福利?报告还提出个人对于知识产权的其他深度见解,认为知识产权制度具备多元功能,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是国际贸易的“标配”,也是市场经济的“支撑”。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世界格局演变与大国博弈竞争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向同学们展示了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进展与成效:一方面,当前我国国内高效协同的执法保护机制已经形成。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重新组建,实现了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的集中统一管理和综合执法。另一方面,我国初步建立了维权援助、仲裁调解等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相配合的保护框架。报告以人工智能的产出物是否可以受到知识产权保护为切入点,提出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挑战。报告为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提出具体的现实建议:需要实施引领未来发展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推进双轨并行、协同治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构建开放包容、平衡有效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格局等。
李玲玲副教授也结合自己在杜克大学的求学经历,总结提出: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并不是越高越好,需要结合每个国家的国情具体分析。同时建议同学们可以结合我校农业高校的学科特色,尝试以农业知识产权领域为切入点做出研究,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研究和发展方向的建设性思路。报告结束,滕锐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详细解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终审:常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