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会举办读书分享活动
8月29日,耕读会在6311多媒体教室举办读书活动,围绕阿瑟•亨德森•史密斯的《中国乡村生活》进行专题读书心得分享。活动由公共管理系教师梁运娟博士组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参加了讨论交流。
2019级学生叶科研分享道:作为一个生于“异社会”、长于“他文化”的局外人,作者对中国农民身份的剖析,常常令我们产生如芒刺在背的感觉,使我们不得不叹服为洞见。同时,联系国务院在文件《“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支持农民务工以及促进务工人员市民化,这一举措涉及到农民群体融入城市及自身认同性的实际问题。
2020级学生孙正泽同学谈到:读完这本书的第一感受是作者在评判中国文明时的谦逊和克制,作为一个身处先进西方文明的人,能够较为公正的评价一个异国乡村文明(尤其是当时比较落后的清朝,很多习俗甚至是粗鄙的)。这种著书论说的礼貌与客观让人很有好感。书中对中国乡村的各种现象的描绘可称得上面面俱到,其中让我颇有感触的是他对乡村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的疑惑和对乡村女性的共情。
刘重同学对书中的某些观点进行了驳斥。他认为,如作者认为那时的学堂教育是失败的,“人们从学堂出来还不能认识几个字”,这并不客观。中国古代将读书与修身治国平天下相连,读书是为了治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实用和技术的教育理念大相径庭。在中国戏剧文化方面,中国戏剧那种热闹的氛围及震耳的锣鼓声更是与欧美国家追崇的音乐剧与情景剧大为不同。一个产生于儒家文化圈,一个勃生于基督教世界,一个服务于农民,一个服务于城市资产阶级,两种不同的形式与美学,想要错位欣赏,实在是勉为其难。
梁运娟进行了点评,认为《中国乡村生活》以外国人独有的视角和眼光打量、审视中国这块神秘的土地,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纪录下他的观察和感受。书中保留了大量老照片,使人可以更直观和清晰地回眸清末民初那一段充满创伤的岁月。她表示,大家通过阅读,体会了中西乡村文化、乡村建设的差别,丰富了基层社会历史知识,为学习研究当下基层公共治理拓展了视野。她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会历时两个小时,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