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赴重庆鱼池调研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子借助2024“三下乡”社会实践“财经报国青年力行”专项活动、“乡村振兴·青春建功”专项实践活动契机,前赴重庆鱼池探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分析“新村民”的角色内涵。
以品质生态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我们重点发展目标是走零污染生态种植的道路,也只有这一条道路才是鱼池的道路。如果换了其他的方式走没得竞争力。在我们丘陵地区,没办法大规模使用机械,需要大量的人力,且产量远远达不到平原地带的水平。”
鱼池村从2022年开始打造认养农业品牌“我在鱼池有块田”,品牌采用“购米包地”的方式,消费者提前支付费用,消费者和农户共同承担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此举不仅提高了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也为消费者参与乡村建设,感受自然之美提供平台。品牌现已发展至150余亩,均采用生态种植的方式,通过环保酵素发酵制取农药化肥。此外,村集体还保证农户每亩收成1200元,保证消费者每年至少收成200斤大米,保障双方权利的同时也促进了城乡元素的双向流动。未来,鱼池村还将在“我在鱼池有块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鱼池的果树资源,继续发展认养农业如“我在鱼池有棵树”等等。目前,鱼池村也在积极完善认养农业的经营模式,申请如全种植过程可视化项目以发展云上农业,通过引入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让客户在手机上可以查看种植的过程和情况。
鱼池生态种植的道路一方面是在经过大规模西瓜种植、萝卜加工生产泡菜等经历后探索出来的;另一方面,鱼池村同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积极合作,许多学生来村实习考察,参考了全国各地的经验,从学术层面提供建议,双方寻求一致意见。今年,鱼池村就在重点推行“0”化肥、“0”农药的生态种植。
“我们坚持认为走生态种植的路线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事情,同时也是我们村的一大亮点和优势。我们提倡每家每户做环保酵素,取果皮蔬菜垃圾的一部分,通过环保酵素发酵,把它变成肥料,变成农药。”
今年鱼池村还通过线上的方式售卖了翠冠梨,虽然生态种植的梨子外表不佳,但胜在口感清甜,汁水爆满,村集体售卖了大部分翠冠梨;对于滞销的梨,鱼池村正在探索如何以最少的成本进行梨的加工,如探索果酒的制作,开发多款猕猴桃和梨的果酒产品,以丰富鱼池产品,充分利用残次果。
此外,鱼池村还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如推进重庆市动物园清和珍稀动物繁殖饲养基地、金合园猕猴桃基地、木本油料种植资源博览园、东温泉鱼池油茶基地(约2000亩)等项目建设。目前,多个产业项目带动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乡村旅游等关联产业,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联动内外力量共建鱼池宜居乡村
鱼池村集结“新村民”、“荣誉村民”、“云村民”、老村民,“四民”之力,以“四民”模式共同参与致力宣传扩大鱼池朋友圈,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发展村庄特色产业。
鱼池村通过挨家挨户入户走访,调动内生动力,激发村民共同参与村歌创作,为扩大鱼池村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村民的积极度并极大激发其参与村庄事务的情感;在村歌创作后,鱼池村举办了摄影采风、插秧节、丰收节和村歌大赛等活动,在进一步扩大宣传影响吸引来外镇村庄及各高校资源入村参观考察的同时,也吸引了人才的回流,为建设四民村庄、扩大文化宣传以共同推动鱼池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 年之前,我们村里的人只有 300 来个人。常住的老年人居多,存在空心化很严重的问题。我们想把外头的,有乡愁的人吸引回村庄,包括乡县、在外头打工的年轻人,或者是比较成功的人士,让他们也参加村庄的发展里。”
鱼池村村两委以政府引导助力和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方式,致力于探索“多业态、小而美、重参与”的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保留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也为多种社会力量联动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找到发展道路
革新激发活力,将自然生态转化为乡村的宝贵财富;强化内部联动以吸引外部资源,鼓励“四民”共同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浪潮中。鱼池村的实践历程及其所孕育的发展精髓,彰显了物质与精神文明和谐共进的典范。其举措中蕴含着激发“新村民”群体在构建宜居、宜业、和谐美丽乡村中的积极性与巨大潜能。鱼池村居民已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多项举措,展现了坚定的决心与不懈的努力。调研团队将作为社会力量的坚实后盾,为鱼池村迈向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乡村建设之路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李超
终审:侯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