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四)‖ 扶贫路上,我们在成长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我国的脱贫攻坚战的已经到了最后的决胜时期,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确保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经之路。在2020年初,我很荣幸再一次作为一名评估员参加贫困县退出的第三方评估,深入基层,近距离接触农村的贫困人民。
(评估员:李娜)
“我们同学们要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牢记农林人吃苦耐劳、诚朴勇毅的精神,圆满完成这次评估!”在出发之前的誓师大会上,付少平教授和赵晓峰院长慷慨激昂的为大家打气,“通过第三方的评估,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扶贫工作中的最大亮点,这些亮点是具有较大借鉴价值和示范意义的。不仅如此,还可以发现一些政府内部监测不到的,不敢公开的问题他可以通过揭露社会种种不止当的扶贫行为,因此我们担负的责任尤为之重”。大家对这次的评估充满着期待,同时做好了十足的准备,我们团的每一位成员在出去前两个礼拜就开始学习掌握脱贫攻坚以及《陕西省贫困退出实施意见》的相关政策、学习的当地的方言、模拟和农户的交流等。
“一条银带系半山,弯弯绕绕入云间。才见前伸忽回转,下尽陡坡又高攀。”在刚刚到的第一天,大家就体会了 “山路十八弯”的曲折,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山路行驶之后,一直在平原上生活的我到了村子里的时候都已经晕的昏天黑地了。 “扶贫先修路”,上山的时候我心里就一直在想以前没有修好通村公路,山里的村民又该怎么和外界交流。陕南多雨雪,尤其在冬天,山底下雨,山上下雪,更是常见的现象,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有些许的不适应,但很快迅速的调整自己的状态的适应了当地的环境,进入了工作状态。
“绕山河弯弯,扶贫路长长。野草随秋卷,急风带雨凉。寻路攀危崖,征地踏晨霜。”入户的困难要比想象中的多一些,本着“实事求是,不畏艰险”的态度以及“不放过一个漏贫户”的原则,我和队友按照老师的嘱咐入户去深入的了解村民的真实生活。刚刚开始我们尝试着用普通话去和他们沟通,但发现村民大多听不懂,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级的老年人,在沟通出现问题之后,我们学着用半生不熟的方言去和他们交流,交流逐渐开始顺畅了起来。半个多月的入户中,对两户人家的印象尤为深刻。一户是在汉滨区,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父母早年过世,自己身体残疾,终生未娶,精准扶贫期间村子里根据兜底保障政策,把他安排在了养老院里,我们去的时候,老爷爷很激动,他很开心有人去看他,拉着我们的手,说自己没有子女,一年到头就只有村上的干部时常去看他,他说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是国家给了他住的地方、给他穿的衣服、给他吃的米面油,不然像他这样的人早就饿死了,说到后面,老爷爷开始擦眼泪,我和队友也深受感动,不禁反思起来,不识一字的老爷爷都懂得感恩,相比那些弱势的群体,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有着完整的家庭,身体健康,生活富足,我们不愁吃喝,国家给我们创造了和平美好的生活条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回馈社会呢?另一户是在平利县,他们家一家四口曾经的生活很艰难,家在山上,上下山都不方便,家里的孩子还在上学,老人有冠心病和尘肺病,儿媳妇有慢性病,生活全靠儿子在家种地来维持,村子里通过研究他们的具体情况后,进行了异地搬迁,给儿媳妇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同时让他儿子到当地扶贫车间上班,这才改变了这一家人的生活,在我们了解情况期间,家里的叔叔说这几年来,家里的情况比以前要好很多,家里人看病都有国家给报销,他觉得很满足现在的生活。看着一家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也在心里为我们国家的好政策而感到骄傲,不由想到了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兴荣旺盛。
在汉滨区的工作结束时,一位全程跟随我们工作的扶贫办的姐姐说,扶贫工作难、杂、累。身负脱贫重任,工作量也大,从摸底调查了解全村基本情况,到理清思路提出规划发展意见,再到逐项落实各类扶贫工作,各个环节都会遇到困难,需要不断自我勉励,克服困难,才能勇往直前。她的孩子曾经连续两个礼拜都见不到她,孩子睡着了,她才回去,孩子醒了,她早就去下乡了,有时候她也想换一个轻松点的工作,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无助的村民,她就放弃了,姐姐告诉我,做基层扶贫工作主要在于内心的坚持,内心要有信仰。姐姐的话让我很是感动,是啊,正是有这些心甘情愿在扶贫第一战线的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是他们“放下了小家,奔向大家”、是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忠于担当的责任情怀、是他们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带领贫困群众找出路、谋发展,我们国家才得以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半月时光转瞬即逝,虽然路途艰辛,但于我而言它带来的更多是震撼、感恩和担当。震撼于精准脱贫的成效显著,感恩于当前生活的幸福充实,作为一名涉农类研究生,如何让农民生活更美好,让农村发展更快速,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这亦是我的社会责任感,愿以后我也能用所学的去服务基层、去回馈给予我们更多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