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产业转型换新貌 小洋智慧促发展
7月29日,人文学院赴镇巴、合阳县乡村调研队来到镇巴县小洋镇小洋村,围绕当地的土地流转以及农民职业分化等问题展开调研活动。
调研队早前已经与小洋村支书王刚取得联系,待队伍到达小洋村后,王支书积极且耐心地为队员们介绍了村上的基本情况。小洋村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地较少,可耕作的土地面积小且分布零散。从土地分布特点看,小洋村并不适合走大规模集约生产的传统路子。同时,小洋村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主要营生方式,村上超八成的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人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半是年纪偏大的农民。针对小洋村的情况,村干部因地制宜,采取“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普通农户”模式,由村子牵头统一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因外出务工而闲置土地的农户可以通过流转土地的形式获得流转金,增加家庭收入,同时也避免耕地撂荒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对于留在村中务农的农民,他们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金,还能免费领取合作社发放的优质蔬菜苗种,经过一年劳作后再由合作社统一收购蔬菜而获得经济收益。对于小洋村的土地流转特点,王支书表示:“虽然我们地少,产量不算高,但是我们能做到优质生产,已经成功打造小洋的黄花种植品牌,打通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耕作收入。”
除此之外,小洋村还积极发展养殖产业,推进“企业+贫困户生猪合养”的模式,先后吸纳17位贫困户入企务工,带动5户贫困户规模化养殖生猪,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印证了村上确立的养殖脱贫模式的可行性。在小洋村变得更加富裕美好后,也有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或返乡就业,年轻劳动力的回归使得小洋村的发展更具活力。
随后,在王支书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进到村民家中与村民进行交谈,指导村民填写调查问卷。不少村民表示,在农闲时都会去村上合作社建立的茶厂打小零工,还有的村民会选择在村上的企业务工,家门口就业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一位村民叔叔说,自己是残疾人,无法下地干活,村子里帮忙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自己每年可以获得一笔土地流转费,极大地减轻了他的生活压力。
通过对小洋村的走访调研,队员们发现小洋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呈现生机活力。村中的房子由瓦房逐渐换成砖房,每户村民的院子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在日常的细微处显现,乡村振兴的道路在智慧的引领下逐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