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小分队】你是草甸上的花
手机没了信号,我们进山了。
登山的过程要比想象得艰难。没有石阶,没有扶栏,完全是踏着自然的山路攀爬上去––以树根为阶,以树枝为栏,一切工具都是自然之中的,这使得你感觉到有一种更深入的参与感,你是天然的,你也成为这自然万物中的一部分,没有人工的辅助,因而这个登览的过程更像是你与大山的一次对话。山中草木并无要怜惜你的样子,你在它们眼中再寻常不过,你只是一个途径的生物,与一只在叶脉上行走的昆虫并无两样。
随着攀登高度的增加,鸟瞰的风景也便更美妙了,然而来不及多停留驻足、拍照,因为贪图赏景容易导致失足跌倒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大家一路上相互提携,嘴上互相叮嘱着:“小心点儿,这路滑。”尽管汗流浃背,依然不肯停歇,因为听下山的人手拿着花束说:“山上的风景真美!”
抵达山顶,将是怎样的感受呢?心底的憧憬与想象占据一切,劳累倒显得次要了,一路抛到了脑后。是一望无际的花,在那里尽情吸吮高山的雨露吗?还是云霭缠绕,宛若仙境的一片静美呢?峰回路转,终于抵达,只见碧草无垠的山头懒洋洋地倚在那,只有少许灌木,花朵也比想象的稀疏些,然而鲜亮,像孩童的眼睛。云朵飘在远处的山腰,远山如黛,赭蓝色的剪影隐于云间。正应了樊老的话,这是仙人的住处。
樊老一路上成为我们心中的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本来汗流浃背的我们,看到登山队伍中竟有樊老的背影,顿时更加“汗颜”。老教授步履轻健,一派矍铄,遇人夸奖他身体好时,他便笑称自己也曾是一个放羊娃。一路上,他时常赞叹秦岭自然风光之美,面对秦岭总是一脸享受的样子。作为陕北人的他,对陕西、对秦岭的热爱同陈忠实一样朴素强烈。
山上的草甸这样绵软,你开始感觉到那种自然界对你的珍视和庇佑。温情、湿润,即便你从山坡上滚下来,也不会觉得疼痛和恐惧,草的手指是这样温柔地抚触着你的身躯。当你站在草甸之上,因着这人世间最柔和的托举,“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你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山高我为峰”,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再好好享受享受这里的山花欲燃、云卷云舒吧!下山之路,我们面露不舍之情。再仔细地观察一下每朵花、每片竹叶、每棵不知名的草。多想贪婪地记住每一朵花、记住每一个途径的她。还是不禁要采一束山花,无论它们是否终将凋谢。再美妙一会儿吧,还是天真地挽留这份纯净的愉悦。再多呼吸几口这里的空气吧,清爽得宛如吸入了天际的蔚蓝;再多抚摸几下这里的小溪,泠泠脆响中递与你透亮的澄澈与清凉。从行走于山到融入于山,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只有这种亲历的行走才能让人了悟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至美意境。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在这里不再是空洞的说辞,它是人类心底热烈的呼求、是人类对自然最忠实的赞美。
终要走下山,挥别草甸––果然“上山容易下山难”。此处之难既有路途崎岖的缘故,亦有人心眷恋的因由。从高处望,草甸上的人们头戴草帽,像山间稀疏的花朵,散落其间。离开平缓,步过泥泞,穿过树林,躲开错误的岔路,在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上跳跃,或轻快,或笨重,无论如何,都谱写着一曲独属于自己的山歌。用脚步丈量高远,用生活丈量人间,从平凡处落笔,起于平地、起于平凡,怀着最朴素热忱的爱追求梦想,上下求索,这是登山教给人的信念;能上能下,能走向辉煌的巅峰,也能走下辉煌回归平凡,这是登山教给人的智慧。
“哈哈……”一个头戴花环的女孩看到我流着汗终于走下山来,笑着看我。我也没有理由地笑起来。我说:“你头上的花环枯萎了。”她说:“这是别人送给我的,不能摘下。”我又笑了,她也笑了起来。
是啊,枯萎了又怎样呢?你看她正笑意盈盈的把这些枯萎和黯淡––
带往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