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毕业生赵汉卿的故事
赵汉卿(右)采访驻村“第一书记”李玲
赵汉卿,中共党员,bwin必赢16级毕业生,曾任党委宣传部凤岗通讯社社长及校报记者团团长。在校期间获评校级十佳学生记者、优秀学生干部、农高会优秀志愿者等。现已跨专业考研至西安交通大学。
全面发展:一个“亦动亦静”的西农少年
与赵汉卿交谈过后,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评价他,那便是一位“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风流少年了。他自幼学习软笔书法,作品曾获黑龙江省书画比赛一等奖,大学期间也不忘练习;他不仅写的一手好字,同时还是网球和羽毛球爱好者,在杨凌马拉松的赛道尽头,也出现过他举着奖牌的身影。
赵汉卿在学习上保持着高度的自律,大一高分通过四六级,后又考取了雅思和翻译资格证(CATTI)。当然,他的生活中又不只有学习,学生工作、兴趣爱好他都兼顾。学生事务、社会实践、科创项目他一个也不落下,做地有声有色。他是荣获“优秀共青团干部”的团支书,也是投身学校宣传的学生记者。他尤其偏爱摄影,在校园里总能看见他拿着相机的影子。“我希望做一名记录者,记录校园的美景,记录社会的变迁”,他这样解释。
除了学习和工作,他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唱歌,醉心于用相机记录生活中美好瞬间,也曾热衷于给自己养的小仓鼠做表情包……一腔热情笑面生活的态度是会“传染”的,“不会书法的摄影师不是好歌王”同学们这样风趣地评价他。
缘起凤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由于热爱摄影,赵汉卿在大一就加入了凤岗通讯社校报记者团摄影组。从实习记者到凤岗通讯社社长,虽然如今的他卸任凤岗通讯社社长,但是谈起凤岗通讯社他依旧滔滔不绝。往日的那些片段在他的话语中重现:踌躇满志的“小鲜肉”和老成的骨干记者围坐在一起畅谈理想;和邱美娴等同行编写文字摄影教材、制订章程;与孙鸣桧等干部为了装修值班室而搬沙发、添绿植、刷油漆……
社团里频繁的实战任务提升了赵汉卿的新闻摄影技能。我校名誉教授的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农高会上的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小麦条锈病指导会议上的院士康振生、奋斗在乡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李玲……都是他镜头下的人物。与小记者们相处时谈笑风生的他,一拿起摄影机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曝光、对焦、构图一丝不苟。
从摄影记者到记者团团长,他不仅提升了摄影技能,还收获了最宝贵的“财富”——良师与益友。“组织的发展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大家群策群力,时间一长,彼此就变成了很好的朋友。”,他微笑着说道。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指导老师靳军给了他很大的帮助,“靳老师不仅教会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记者,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在凤岗的组织下,赵汉卿曾经前往《陕西日报》实习,这场实习经历让他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未来的学术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坚定了他未来的发展方向。“凤岗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这里我有了拓宽视野的机会,也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赵汉卿说道。
跨考之路:心有北斗,方能长风破浪
“矜夸并非智者,蛮干不是英雄”。谈及跨考的经验,圆梦西交大的“锦鲤男孩”说:“最重要还是理智地选择最适合的道路,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找准目标之后做好规划。” 这位看似特立独行的“非典型考研党”始终相信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大二的时候他就结合自己的专业与特长筛选信息,并最终选取了西交大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的方向。他说,“在备考中既要知己,也要知彼。知己即明确自己所需所求,知彼即广泛收集备考信息。“
提及自己跨考的时光,他坦言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艰辛,无非是找准定位、不随波逐流。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考研是考研,生活品质不能丢!” 。他偶尔也会早上十点才开始学习,周末也会去看电影、吃火锅。复试前在家“捡起了书法的老本行”来陶冶情操,备考期间还考了英语翻译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在考研上岸后,他的朋友圈写着“尘埃落定,万物风流。”。
当问到为何选择新媒体与社会治理这个方向时,赵汉卿说道“做记者也好,搞研究也好,作为当代的青年学子一定要关心社会,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因为我确实也有着依托新媒体更好实现社会“良治”、“善治”的学术理想。我认为做任何事都要选择你所热爱的,坚持你所选择的。”
采访的最后,赵汉卿想把用来自勉的诗寄语学弟学妹,他说: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在西农的时光,在学校时,要有“脚踏凤岗土,手揽终南气”的西农自信;走向社会,要有“眼底渭河水,胸中黄河月”的家国情怀。
平常日子里,他是热爱摄影、书画风流的安静男孩;谈及所爱时,他是意气风发、眼里有光的蓬勃少年。他,平静中自有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