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筑巢引凤 助力乡村
与光同向,与法同行。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基层法治建设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入了解并推动乡村法治建设,特别是法律明白人制度在基层的实施效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杨陵区普法实践团于2024年7月24日—8月4日,深入陕西省杨陵区的太子藏村、权家寨村、王上村、绛南村、汤家村等多个村庄,对当地的法律明白人进行了详尽的调研与访谈。
法律明白人制度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培养一批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和能力的乡村法律明白人,为村民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提升乡村法治水平。调研发现,这些法律明白人主要由本地青壮年组成,普遍具备大专学历,不仅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还积极参加各类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和服务能力。
利民之惠,丝发必兴。法律明白人的日常工作看似平凡,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村民们的法律难题。他们不仅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还主动上门服务,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法律问题。尤其是在处理婚姻、土地和邻里纠纷等常见法律问题上,法律明白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走访过程中,我们的成员们遇到了诸多生动的法治实践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现了法律在基层的活力,也深刻体现了“法律明白人”在推动社会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张家村,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了一起由邻里纠纷引发的土地界限争议案。起初,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导致矛盾不断升级。关键时刻,村里的法律明白人老张站了出来。他运用自己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耐心细致地向双方解释《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并引导双方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争议。最终,在老张的协调下,双方同意接受调解,并签署了和解协议,一场可能引发更大冲突的纠纷得以和平解决。这个案例不仅彰显了法律明白人在化解基层矛盾中的关键作用,也体现了法治思维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还接触到了多位积极参与社区法治宣传的法律明白人。他们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开展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大家的法治意识。其中,李阿姨是一位退休的法律工作者,她将自己多年的法律工作经验转化为生动的法治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条文,深受居民喜爱。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社区法治氛围日益浓厚。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在深入调研法律明白人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该制度在推进乡村法治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宣传推广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部分偏远地区或信息闭塞的乡村,村民对法律明白人的认知仍然不足,导致在需要法律援助时未能及时寻求帮助。为此,我们提议采用更加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如结合乡村广播、宣传栏等传统方式与新媒体平台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和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参与度。
同时,法律明白人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与持续动力也需关注。部分法律明白人因工作量大、激励机制不足等原因,出现了工作热情减退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表彰相结合的方式,激励法律明白人保持工作热情。此外,还应重视法律明白人的心理健康与团队建设,定期举办心理疏导和团队建设活动,减轻其工作压力,提升其职业认同感。
归雁成行,乡村竞生辉。基层普法工作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法律明白人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承载着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村民法治素养的重任,还将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展望未来,法治乡村建设将步入一个更加繁荣与成熟的阶段。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法律明白人制度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预见,该制度将不断得到完善与创新,以更加适应乡村社会的实际需求。一方面,法律明白人的选拔与培训机制将更加科学严谨,确保每位法律明白人都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良好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法律明白人的工作模式与服务内容也将不断丰富与拓展,从单一的纠纷调解扩展到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多个领域。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法律明白人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未来的乡村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乡村法治建设事业,为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法律明白人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未来将有更多具备法律素养的人才投身于乡村法治建设之中,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法律明白人还将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与政府、社会组织、村民等各方力量共同协作,形成推进乡村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我们相信,在法律明白人的不懈努力下,法治乡村的未来将更加美好、和谐与繁荣。
编辑:李超
终审:侯东丽